以前的燕窩都是要在郊外懸崖峭壁處采摘的,大多數情況下工人需要攀爬很高的地方,以為大多數燕子的窩就是要建在山洞頂端,工人稍微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特別是在以前工具配套很落后的時期,燕窩采摘更是一項極為危險的工作!正因為這樣采摘燕窩往往要冒著生命危險、采摘難度大,且采摘過程燕窩質量不易控制(你無法分辨哪些窩是可以摘的哪些是有小燕子正在孵化的),會破壞自然生物資源,印尼華人因此發明了為燕子繁殖而搭建(或將人類居住的房屋改建)的房屋,俗稱燕屋。目前馬來西亞的情況是,很多燕屋改造自郊區荒廢的三層樓,自有土地,一樓鋪面出租,二樓三樓隔斷起來做燕屋,樓上樓下各不影響,這樣的聰明之處在于,土地增值,租金收入,以及燕窩采摘收入三不誤!(小曹以后也會涉及一些燕屋方面的投資,敬請期待咯)
下面我們大約聊聊燕屋投資建造需要注意的地方:當然你要投資燕屋,那么長期居留所需要的馬來西亞工作簽證或者第二家園計劃是必不可少的,小曹這邊可以代辦。
建燕屋前必須持續觀察至少1個月,觀察該區是否適合建造燕屋,比如周邊深林覆蓋率;周邊居住人群密度;周邊是否有成功的燕屋案例等等。最佳的觀察時間是傍晚時刻從下午5到7點左右,因為在這個時段是燕子回家休息的時間,若有成群結隊燕子回家休息表示該區是燕子喜歡的生活區域。如果整個區域都沒有什么燕子在飛,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多加注意了。燕屋和人類居住的房屋結構基本類似乃至相同,只是燕屋密封,里面漆黑一團且潮濕度高,屋頂有個小閣樓或者墻體打孔,供燕子飛進飛出,四周墻壁上開有數排小孔通氣。
燕屋建好后,燕農在燕子出入口播放燕子的模擬鳴叫聲(呼喚聲、戲耍聲、求偶聲等),誘惑燕子進入燕屋定居長期做窩,這個部分主要還是靠技術人員日積月累的經驗決定。下圖為模擬燕子叫聲的音響設備
通常并非所有燕屋都會成功吸引燕子,因此熟悉燕子的天性和居住習慣對于業者非常重要。燕屋附近最好有海、有雨林、池塘、稻田、河流或湖泊,有沼澤等,空氣要好要遠離受污染的工業區。通常山地的高氣壓和低溫度不太適合燕子,除了溫度和氣壓因素之外,屋內濕度最好介于80%至95%之間,通常燕屋內要放置有一臺加濕機調節溫濕度,室內溫度大概是81%,溫度為28℃算屬于正常情況。下圖為大加濕器
燕子哪怕是住在屋子里面也是無需人工喂養的,其生活規律主要是白天覓食、晚上回巢、持續不斷的筑巢繁殖等。我們大致描繪一下燕子的一天,比如早上5點燕子出門到稻田捕捉昆蟲螞蚱,大約7時出太陽后轉到較陰涼地方捕捉昆蟲。早上8時至11時,燕子到森林或園丘覓食,下午12時至下午16時,燕子到河流、湖泊等地方覓食,下午16時至18時,這時段燕子又返回稻田或空地尋找飛蟲,19點左右太陽下山時燕子便會回巢歇息。
燕窩主要由燕子喉部分泌出來的大量粘液逐漸凝結而成,但為了燕窩的勞固,燕子往往會在制作燕窩的過程中加入身上的羽毛,所以這也是為啥上等的燕窩也是參雜很多細毛的原因,挑都挑不完!成年燕子為繁殖后代一年可以做三次窩,每個窩只住一次,等到小燕子能飛生活能自理時,便會棄巢而去,有良知的工人通常此時才回去采摘燕窩(通常過分顯白的燕窩都是小燕子還沒長成就去摘的!這是非常不持續且不具道德的操作!)燕子筑巢的時間約為45天,用7天的時間下蛋,15天孵蛋,初生的小燕子也要在45天至50天才會離巢。因此,前后時間最少需要110天,采集燕窩一定要等小燕子飛走后才能進行。不然就對燕子健康有影響且長期影響行業燕窩產量,這是一個持續性的燕子及燕窩減產行為,希望業內人士堅決抵制!
小曹比較無力的是,燕窩喜白是國內買家的偏好,賣家為了銷量只能追隨,但是這樣的白燕窩真的是在犧牲小燕子生命為代價,真心希望市場行為改變一點點,燕子才會健康一大步。更多關于天然燕窩的知識您還可以返回首頁找尋,謝謝大家。
贊賞微信贊賞
支付寶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