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珍?八珍原來是指古代八種珍貴的食物來源,后來變成八種稀有而且珍貴的烹飪食譜原料,甚至演變成宮廷宴席宴請的八種高檔珍貴食譜,非重要客人無法享用,“八珍”的具體食物所指有隨時代和地域的變化而不同。
首頁“八珍”一詞首次出現在周代《周禮·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齊”等詞匯描述里面,它的具體內容是根據注文《禮記》所列: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里脊)、漬珍(酒糖牛羊肉)、熬珍(類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膋(網油烤狗肝)八種食品(或者認為是八種烹調方法)。還有另外的說法“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馬、豕(豬)、狗、狼。當然像這種年代比較久遠的說法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可以想象到的是“八珍”絕不是平民百姓時長能夠享用的食譜。
比如說元朝的“八珍”就有陶宗儀《輟耕錄》上指出,“八珍”是指:“醍醐(應該是奶酪)、麆吭(可能是馬奶酒)、野駝蹄、鹿唇、駝乳糜(應該是駝奶煮粥)、天鵝炙(天鵝拿來烤)、紫玉漿(可能是羊奶汁)、玄玉漿(可能是馬奶汁)。這些都是具有濃烈的蒙古貴族高端食譜的印記的,主要還是側重草原食品物種。
然后我們說到明代的“八珍”就會包括:龍肝(可能是蟒蛇肝)、鳳髓(某種雞的骨髓)、豹胎、鯉尾(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巴)、鸮炙(燒烤貓頭鷹?)、猩唇、熊掌、酥酪蟬(高級奶酪)。這些都是從明代張九韶的《群書拾唾》記載中看到的,有一定的宮廷來源標準,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基本上平民就不可能全部遇得上,都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
接著就是清朝八珍了,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比如我們都知道的“滿漢全席”那可謂是宮廷最高等級的招待用餐標準了,“滿漢全席”中的海八珍就包括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從這個時候天然燕窩就被列為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的宮廷招待項目了,以至于民國時候的高規格用餐接待標準基本上天然燕窩都是其中的主角之一,當然民國以后的新中國成立后,燕窩相對來說比較沒有太多的出現機會,隨著改革開放大家開始賺到錢,開始注重養生的時候,天然燕窩又開始被大家所喜愛,因為它里面的唾液酸確確實實能解決到一些養生方面啊的問題,以及孕婦孕期飲食的一些食品攝入規劃燕窩都會涵蓋其中。
所以說,天然燕窩做為“八珍”之一受重視的歷史由來已經至少幾百年的時間了,幾百年而屹立不倒總有其過人之處,并非如反對聲音“燕窩就是燕子口水”“燕窩如銀耳”“燕窩豬皮論”講的那么不堪,如果真正深究起來,燕窩已經深入我們中華傳統養生滋補文化骨髓久已,并非一時會由于某位害群之馬的無底線行為而被全民否定,它始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中,更多關于燕窩的文章大家可以返回首頁獲取,謝謝。
贊賞微信贊賞
支付寶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