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人在國內大城市生活過,肯定走知道如何使用共享充電寶來給手機充電,有時還要看準時間充電就是為了節約那一兩塊錢人民幣,如果你以己度人的認為馬來西亞也是這樣的場景,這里小曹總結一下,大錯特錯,馬來西亞沒有什么共享充電寶生存的空間!
我曾有兩次在馬來西亞因手機沒電而陷入困境的經歷。第一次是在商場逛街時,眼看著手機電量只剩 3%,我沿著電梯四處尋找,可偌大的商場竟找不到一處可以租借共享充電寶的地方。第二次更為嚴重,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導航時手機沒電了,只能到處亂開,大概轉了幾十公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雜貨店,買了個廉價充電寶才得以回家。馬來西亞的充電寶價格不便宜,每個大概 150 人民幣起,質量大概是國內華強北中等偏下水準,普遍是 5V、21A、1 萬毫安,像氮化鎵、65W 極速快充之類的概念在馬來西亞這里聞所未聞。
小曹之前有問過充電寶產業鏈相關朋友,所以很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情況,以前可以說是悶聲發大財。所以套用馬來西亞人流可觀的商圈做觀察,一些大的商場甚至接近國內一線城市商圈人流水平,但這些地方都沒有共享充電寶的點位。算了算,柜子成本不高,部署也不復雜,還是強現金流生意,回本周期很短。這么好的生意居然沒人做,非常驚訝。
但是問了很多商界的朋友結果大家只淡淡地說沒戲,因為都說根本搞不起來。理由是這樣的:
1、首先,馬來西亞幾乎人人開車,所有車都有充電線,馬來西亞人上個廁所都恨不得開車,哪里會缺充電渠道?
2、其次,大部分商場都提供免費無線充電桌,充電接口更是遍地都是,馬來把充電當成商圈基礎設施來做,哪里還有商用機會?他建議我多去商場看看,我去看了后發現確實做不了。
3、支付障礙,還有一些很現實的問題難以克服。比如,如何完成支付和押金?這邊主流通訊軟件是 WhatsApp,但它沒有支付功能,怎么付錢呢?說用電子錢包,馬來這邊主流電子錢包有 TNG、grabpay、shopeepay 等,但這些錢包沒有類似支付寶、微信那樣的信用分,整個交互就變成了:掃碼—付 99 的押金—彈出—歸還—扣款。這根本不現實,看看中國人愿意用免押金還是押 99 就知道了。更何況在收入不高的東南亞,想用過去中國那一套三天不還直接賣給你的邏輯根本行不通。信用卡、現金、包括 duitpay 都可以,但這意味著要從 0 到 1 搭建包括掃碼、支付、監管資金池、數據庫、隱私等一系列全新平臺,政策成本還是蠻高的。
當然完全采用中國那一套模式,只做中國游客的生意,把價格定得死貴,投放到熱門商圈、泰國酒吧多的地方,一小時費用多加一個 0 也無妨,這樣才能彌補缺乏規模效應。比如說在泰國中國游客區的熱門酒吧就存在類似的共享充電寶項目,用支付寶掃碼,押泰銖,一小時五塊錢,主要還是中國人在用,泰國人甚至不知道這是什么。泰國這樣的旅游國家,尤其是曼谷 1000 多萬的人口密度,可以撐得起這個模式,而地廣人稀的馬來西亞,我覺得天花板大概也就是美團充電寶這樣的強渠道品牌,聯合所有出海餐飲客戶,鋪滿所有中餐館。純粹從投資回報率算的話,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東南亞的市場,絕無可能達到中國這樣的規模。而且大家的支付習慣存在差異,所以也就造成了共享支付寶這樣一個悶聲發財的行業不可行。
但是話又說回來,現在不可行不代表以后不可行,各位還是可以多多觀察一下的!
贊賞微信贊賞
支付寶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