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位于東南亞,是由 13 個州和 3 個聯邦直轄區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國土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全國面積約 33 萬平方公里。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位于鄰近的布城。馬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擁有多樣化的自然生態環境,全年炎熱,潮濕多雨,有“四季皆夏,一雨成秋”之稱。2019 年,馬全國人口約 3258 萬,其中馬來人為最大族群,其次為華人、印度人以及東馬土著。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多種語言、文化并存。
馬實行君主立憲議會民主制。內閣是馬來西亞最高行政機構。內閣由總理領導,所有內閣成員必須是國會議員,最高元首根據總理建議委任內閣部長和副部長。內閣向國會負責,其最高元首由九個州的世襲蘇丹輪流擔任,任期 5 年,不得連任。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2019 年,人均收入達 45034 馬幣,正努力朝高收入國家邁進。
投資吸引力,馬來西亞經濟近幾年的表現如何?
馬來西亞政府歡迎和鼓勵外國投資者對其制造業及相關服務業進行投資,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投資法律、加強投資激勵,以吸引外資進入馬來西亞的相關行業。由于馬來西亞投資法律體系完備、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各行業操作流程較為規范,加之其臨近馬六甲海峽、輻射東盟、印度、中東市場等獨特的地緣優勢,吸引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赴馬來西亞投資經營。馬來西亞投資環境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東南亞核心地帶,可成為進入東盟市場和前往中東澳新的橋梁;經濟基礎穩固,經濟增長前景較好;原材料資源豐富;人力資源素質較高,工資成本較低;民族關系融洽,三大民族和諧相處,政治動蕩風險低。世界經濟論壇《2019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 141 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 27 位。世界銀行《2020 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馬來西亞營商環境在全球190 個經濟體中排名第 12 位,在東盟地區僅次于新加坡。經濟學人智庫發表最新“全球宜居城市排名”,馬來西亞吉隆坡在全球 231個城市中排名第 85 位。
馬來西亞的生產要素情況
馬來西亞 3 1.1.2 宏觀經濟
2004 年以來,馬來西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15 年,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劃(Eleventh Malaysian Plan,2016-2020),主題是“以人為本的成長”,擬通過提高生產力、創新領域、擴大中產階級人口、發展技能教育培訓、發展綠色科技、投資有競爭力的城市等六大策略出發,增加國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培養具備先進國思維的國民。2019 年 5 月,馬來西亞政府提出“2030 共享繁榮”新愿景,通過重組和加強國家商業及工業生態系統、拓展新領域、改善就業市場及勞工薪資、鞏固社會和諧、創造兼容國家、提升社會的思維、改革人力資源等方面努力,以提高各種族、階級、地區國民的收入。【國內生產總值】2019 年,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14205 億馬幣(按 2015 年價格計算實際 GDP),同比增長 4.3%,人均國民收入(Per Capita Income)約為 45034 馬幣(約合 10871 美元)。
【產業結構】2019 年,馬來西亞出口總額為 9864 億馬幣。農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在 GDP 中所占比例分別是 7.1%、7.1%、22.3%、4.7%和 57.7%。
【國家預算收支】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數據顯示,2019 年,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財政收入 2644 億馬幣,支出 3159 億馬幣,財政赤字 515 億馬幣。【國際儲備】截至 2019 年底,馬來西亞外匯儲備 1036 億美元。【外債余額】截至 2019 年底,馬來西亞外債規模 9463 億馬幣(相當于2285 億美元),占當年 GDP 的 62.6%。【通貨膨脹率】2019 年馬來西亞通貨膨脹率為 0.7%。【全國失業率】2019 年馬來西亞全國失業率為 3.3%。【主權信用評級】截至 2020 年 1 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 A3,展望為穩定。截至 2019 年 7 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 A-,展望為穩定。截至 2020 年 4 月,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評級為 A-,展望為負面。截至 2020 年 4 月,中誠信國際對馬來西亞主權信用級別評級為 Ag-,展望為穩定。
所以整體而言,馬來西亞因為有很多華人,加上經濟穩定,所以基本上算是國內企業出海的第一站。
贊賞微信贊賞
支付寶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