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種族歧視或者種族特權這樣的事情,我想絕大多數的國家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因為畢竟一個國家里面人數占絕大多數的那個族群,肯定是會有更多的特權,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卻有一個國家能大方的把它寫進國家憲法,這就是馬來西亞。
這個土著特權從馬來西亞獨立的那天起就開始存在,以此特權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有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對其他民族進行限制、約束和壓制。
根據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表明,總人口約3166萬。其中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1948.36萬(61%)、華裔共664.8萬(21%)、印裔共199.2萬(6%),其他人口占28.14萬(1%)。
然后馬來人優先的特權主要表現如下:
1、馬來西亞的總理人選必須是馬來人
2、各部部長及國會議員中,馬來人要占 2/3席位
3、馬來人公務員要占總數的3/4
4、內政及財政等關鍵部門還有警察和軍隊也要全部由馬來人把持。
5、國語為馬來語,政府津貼只發給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
6、馬來西亞公立大學的名額也分配給馬來人較大比例
7、馬來西亞的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做為職工
8、馬來人在住房和稅收上都享有很多各種優惠。
所以在這樣種種的潛規則之下,華人在馬來西亞想要做大做強真的很不容易,更不要提算是少數民族的印度種群。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華人為了保留自己的族群文化,就只能自己辦學校。在無法得到馬國政府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靠華人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的獨立華文教育體系。還有就是經過這么多年的奮斗華人擁有馬國七成以上的中小企業,貢獻給了馬來西亞8成左右的稅收,可以說是華人養活了整個馬來西亞。
最近的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在馬來西亞國內鬧得沸沸揚揚。這讓很多馬來人擔憂,一旦馬來西亞簽署ICERD,他們的土著特權將會被廢除,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要怎樣生活?不過馬來西亞應該不會簽署這個ICERD公約的?這是既得利益種族的一貫做法,除非收到外力施壓或者國內事態逼迫。
這也是為什么馬來西亞華人一直覺得自己是外來人的原因,完全沒有國家主人翁的參與感,所以當他們的財富集聚到一定的階段,通常都會分散到新加坡和中國以外的地方,因為這樣才能保險,不是嗎?
馬來西亞要不是有那么多資源比如燕窩、石油、木材、橡膠、棕櫚油,以及完全沒有自然災害,以后的馬來人子子孫孫可要怎么活呀!
贊賞微信贊賞
支付寶贊賞
的確是這樣子的,反正我認識的那些比較有能耐的馬來西亞華人都在其他國家有落腳點或者是身份,不然誰敢在一個明目張膽土著優先的國家去平淡生活,最好還是要有雙重準備。。